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如何应对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网财经10月29日讯 “2015第四届金融街论坛”于2015年10月28-29日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新常态、新金融、新功能”为主题,将聚焦新常态下金融业改革开放。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在会上发表了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生产效率降低的政策”为主题的演讲,他以国际视野,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生产效率降低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
迈克尔•斯宾塞演讲实录如下:
非常感谢大家,非常感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到这里来做报告感到非常高兴。我每次来到中国都会听到大家讲后改革时代,大家现在都在讲更好的政府引导,更好的能力去改善我们的生产状况以及我们的服务业。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金融业,以及在中国的市场,以及在整个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且在现在这样的一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制定了非常完备的策略,来应对现在这种情况。我们也知道,现在这个情况尤其严峻,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利的举措。殷行长刚才也讲到了中国已经带动全球经济发展了,完全成为领头羊了。我们也知道虽然外部环境也会对中国有一些看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利率也会进一步放宽。
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过去长期的一段时间来研究发展这一个问题,我们也知道,经济的放缓以及经济构成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点上我已经强调过很多回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现在已经提出新常态这个概念了,我们也知道新常态其实它带给我们一个讯息,就是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以及经济的发展和观点都会有一些调整。还有,我们可以说在整个全球的经济体当中,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经济发展的如此好。事实上,金融危机它波及了很多国家,影响了很多经济体。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所有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增长情况,这个曲线已经描述的非常清楚了。当然了,这是整个的总体统计,而不是逐年的统计。最上面的美国,美国从2008年开始经济危机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能达到10%,英国是3.5%—4%的率。当时欧元区有所放缓,是3%的增长率,日本的增长率是2%的水平。如果都加起来的话,可以看到他们这一部分占到全球经济体的50%,他们是主要的经济体。相对于其他新兴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来说他们是成熟的经济体,但是他们过去6年半没有任何增长,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衡量,哪怕按照外汇储备来衡量,也看到了中国的增长达到了6.6%,6.7%,这对你们来说非常不容易,尤其是你们国内需求非常疲软。
还有一点我们为什么在增长方面遇到了这么多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我可以简要的给大家阐述一下我的观点,首先我们在总体需求方面遇到了问题,尤其是在经济要素构成,总体需求方面都遇到了问题。比如说像中国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其实最大,比如说投资缺乏,不管是公共的投资还是私人的投资都比较缺乏。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会进一步的降低,这个再加上投资不足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这会造成我们产生整个全球经济体的滞胀,在这方面我会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当然我不能总是说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这样会让大家比较担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必须得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是这种货币政策的调控我持个人保留意见,因为我们知道金融危机是起源于美国,波及到了欧洲,我们发现货币调控政策并不能真正来缓解这种滞胀的现象,货币政策也不能支持增长,货币政策远远不够,这就是非居民的固定投资的情况,这就是美国的情况。美国经历的周期跟大家都不一样,最后比较低的橘色的线,它描述的情况是说,我们已经回到了2008年之前的情况,尤其是海外固定投资方面。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恢复经济的时候也要创造就业,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发现已经发生了分化,同时投资也没有任何的增长。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不管我们如何降低融资的成本,我们还是看见投资确实没有任何的增加。
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在美国都非常高,现在已经达到了5.1%,当然这主要是我们的分母比较小的原因,我们在劳动力人口当中看到了一种下滑的趋势,这对我来说至少是这样,但是对于在座的中国来讲可能情况不太一样。我们想说的是这种金融体系没办法支持我们的增长,尤其是央行他们并不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但是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被迫的,不得不采取一种模式,就是我们必须得使用暂行的,暂时适用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来自美国以及ECB的这些变化,以便能稳定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在欧洲的一些主权投资,这就是整个美联储的资产负债率表。从2013年统计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变化不是很大,但是整个资产负债表的体量是比较大的。
我们也知道,现在在日本、欧洲和其他的一些新兴国家,都在争相使用货币政策在调控。但是他们在使用货币政策调控的时候,都没有进行去杠杆化的工作,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杠杆率越来越高了。可以看看这是一个来自麦肯锡的数据,数据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从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我们的负债率太高了,我们以前都是能够保证资来抵债,现在有点资不抵债了,很多国际经济体中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研究发达经济体和主要经济体,他们也是在填空或者是补皮裤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他们的通胀率非常高。
我是研究经济学的,我们也说过如果按照供需规律的发展,物价什么时候会增高?当然是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一个非膨胀的体系,为什么看起来像是通货膨胀的体系呢?主要是需求方面出现了问题。看看美国和中国的区别,我们可以看看通胀率现在已经稳步下滑了,但是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讲,尤其是在这些危险区域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趋势,就是央行他们太关注他们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尤其是在欧元区和美国,他们都想把它控制在2%,这是一个国际水平。但是事实上在这些地方,他们是自己吓唬自己,通货膨胀率根本就没有那么高。
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使用一系列的技术的、数字的手段,以及采取这方面的工作,以及国际化的工作,还有我们运营经济体的工作,至少在发展中国家中,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到中产阶级,我们应该重视贫富差距的分化,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收入从这些上层的收入群体当中导引到底层。因为我们知道上层收入经济体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难题,也就是说现在的高收入阶层他们存的钱很多,他们存的钱越多,其实我们在恢复经济发展方面就会遇到更大的麻烦。我想这一点大家在座的很多也都同意,因为你们也是正处于这种趋势当中。如果我们想实现平衡的稳健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关注贫富差异,并且缩小贫富差异。
今天上午大家都在提一个问题,我关注到的现象就是全球经济正在放缓,而且是在潜力之下的。还有我开始关注经济增长的时候,之前所做的预测一般来说都太高了。比如说美国2010年的时候,我们当时认为会有很高的增长,但是并没有很高的增长。我们知道美国经济很多人说可以实现3%—3.5%的增长潜力,但是现在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只是增长超过了2%一点点。过去很多年大家都说美国经济会快速增长,但是我们并没有,这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公共资源领域的投资这是一点,第二点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不仅是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长期来看,如果来看看全球经济的话,包括中国经济。我们看到目前在可交易领域中,就是所谓的出口领域中没有任何帮助,之前我们也讨论过相应的原因。一个限制因素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看到需求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是不仅能够将这样的需求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支持增长,还可以实现可持续性的增长。在中国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在适应新常态的时候,我们在过去的大规模依赖投资,而且对于中国的国内经济来说,在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的促进增长,还有在供应方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变。
在其他国家供需是相反的,就是金融资产负债表受到了收缩,或者是更差的情况,而这也导致了私营部门投资下降。而且我们知道公共部门投资开始有所补充,但是我们知道这是效率比较低的。如果我们来看看历史的话,我们来看看财政挑战的历史,我们再问一下自己的问题。比如说像我所在的国家意大利,意大利这个国家它的贷款程度非常高,对于这样的一个高债务国来说,我们如何能摆脱这样高的债务呢?我们知道不能牺牲经济增长来摆脱债务,只能通过进一步增长来摆脱债务。但是现在的政策却是不合理的,不能合理的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面临着一个陷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困难的境地。
而且我们知道我们需要进一步恢复财政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是非常困难的。在通货紧缩方面,我对此还是比较担忧的,担忧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我们现在的确在某种程度上看到总的需求的无效和储蓄的过度增加,而且我们还面临着商品价格的重新制定的周期。民行说的很对,我们不能指责中国来对此负责任的,我同意,油价的下跌实际上是三个因素的函数。其中是过高的估计了全球经济,当然这是好消息,现在在能源效率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第二个是在美国这边,尤其是北美供应大幅增加,页岩气的增长。第三个是沙特阿拉伯的决定,他们不能进一步降低产量,所以他们基本放弃了20—30年的OPEC的历史。我认为中国因素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大家知道其中有一个错误,一般来说在投资者这边他们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觉得中国应该会进一步保持自己双位数的增长,在中等收入转型的过程中,但是我认为这不可能发生。我们觉得实际上这是不可能保持的,而且这样的话就会对于价格造成很大的下行影响,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样的影响,还有对于过度产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主要的信息在今天是这样,首先要跟大家强调的就是,在中国以外我们过度的依赖货币政策了,而没有真正的去寻求更加平衡的政策来应对财政和结构改革,这样的改革在不同国家之间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很多国家都需要这样的改革。货币政策也需要改革,当然这并不是要批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我们只是说这是一种暗含的批评,也就是说批评一个平衡的方法中的其他的一些因素出了问题,比如说应对整个系统所受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措施是不到位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今天全球经济的放缓和疲软,而且它也进一步导致了人们的一种感受,对于不稳定性,尤其是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的感觉,你可以感受到它的不稳定性。它导致了很多后果,所以如果我们来考虑一下的话,这样的一种融通性的货币政策,也许的确是能够在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拯救我们,也许我们知道它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去杠杆化的过程。
一些重要的经济体目前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是它却并没有实现很多其他的目标,我在这里要继续介绍一下它能够做到什么。它的确是降低了资产的价格,当然这是有相应目的的,首先是货币政策,它设计的时候是为了能够使得安全的资产有比较低的回报率,这样就可以让人们进一步的愿意承担风险。它一方面有非常大的资本流动,是在股权中的大的资本流动,对于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回报大概是四年中40%,经济以2%增长的时候。我们将资金推出全球经济以外,现在在新兴市场中,有很多资金都在外流,流入到全球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中,寻求更高的收益率。
我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经济学家,将这部分钱叫做游客的钱,他们到一个地方投资并不是因为了解当地经济,而是想获得高利润的回报,如果出现问题他们就快速逃走,这也造成了各个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性。在资产价格表现上,经济基本面逐渐出现了非常大的分歧,但是这样的分歧不能永远持续下去,而且现在看起来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所以它能产生的结果就是需求增长,而且经济最终能够恢复,看起来就是经济的恢复能进一步验证资产价格,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我们是不是会有资产价格的增长,对全球来说是不是能平衡?现在还没有结果,但是看起来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去杠杆化正在出现,或者是至少有一种去杠杆化的感觉,现在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而且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对于大多数央行来说,所有央行都在采取QE政策,虽然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这是对自己经济正确的答案,但是对于货币政策来说它没有做到的一点,我们希望它能刺激投资,所以资本成本降低了。当然这并不是真实的情况,而是相对来说。很多人,包括我相信最好的方式来恢复需求,就是来进一步的做投资。因为它能够生成短期之内总的需求量,而且能够刺激增长和生产效率的增长,在长期来看。
因此,我认为这基本上是对于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一个比较好的总结了,我所看到的风险就是,我们将会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没有非常明显的证据到目前为止,表明一系列的决策者在很多国家之中他们会改变这样的方向,没有这样的证据。所以我看到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有低的利率创造风险,杠杆的增加所创造的风险,而且利率也不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坚固的增长模式。
最后我也想跟大家提一下,我们融通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实现的一种目标,虽然说央行不这么说,那就是汇率的操作。所以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看到对于贬值的传播的渠道来说,它不是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它有着负面的而非正面的影响。对于贸易伙伴之间,比如说就像是财政刺激政策,所以我们不想朝着这个动态的方向去走的太远。
什么是一个更加平衡的方法呢?实际上我们现在是有很多机会的。首先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在财政领域中,我们需要来区别长期的生产性的投资和日常的政府支出,要区分开。我觉得现在已经是时候了,我们需要区分一下,这样财政上即便有很大局限性的国家,也开始要投资能解决长期解决方案的领域去,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没有短期方法的。我们需要更为平衡的方法来恢复需求,在全球范围之内。另外我们现在有大量的资金,包括养老基金、主权基金、保险基金等等,它们正在寻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中,我们知道如果有可能的社会效益的话,我们会有非常大的投资需求。我们知道在发达国家中,在基础设施还有在其他领域中有不充足的投资,投资不够,我们也看到在今天这个领域中大量的投资,城市的基础设施等等,这是信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们进一步通过投资追赶高收入的国家,但是却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需要看到无论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还是其他的资产负债表,在投资方面我们觉得有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就是我们能够进一步的弥合差距,无论是通过公私合营还是国际金融机构的方式来弥合差距,而且采取干预降低风险,进一步引领投资者投资。
在这里也要祝贺中国,祝贺中国能够成为这一切的核心,AIIB亚投行将能成立这样一个资金池,从而能进一步促进公共领域的投资,投资基础设施和进一步促进更为广泛的国家经济增长,和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就是所谓的金砖银行,我相信也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效益,通过“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知道这在很多程度上,在某种程度上能进一步应对全球投资的挑战,而且我相信我们也能够真正的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而且能够进一步改善我们邻国经济的发展。
谢谢大家!
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如何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汇鸿集团(600981)
投资亮点 1.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内贸易,纺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