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忘记密码 用户名 密码

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财股网
财经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财股网(Caiguu.com)是中国财经股票资讯综合门户,为您提供涵盖股票、财经、理财、A股、港股、市场、大盘、主力、行业等财经股票领域资讯。并以股票为专注,提供股票行情、股票查询、股票分析、股票知识、股票投资等综合性服务。重点推荐栏目:今日股票行情、股票入门基础知识、免费推荐股票、个股、理财工具。
  • 股票 市场 个股 主力 行业 新股 公司 机构 板块 学院 大盘 聚焦 提示 视点 数据 交易 精华 测评 研究 潜股 要闻 股指 权证 B股 三板 科创板 创业板 中小板 港股 全球
  • 财经 新闻 国内 国外 宏观 资本 商业 产业 评论 专家 观察 讲堂
  • 理财 黄金 外汇 债券 基金 银行 保险 信托 综合 财股 消息 技巧

首页

热门专栏: 富爸爸穷爸爸 K线图基础知识 概念股 股票入门知识 股票行情
您的位置:财股网 > 市场 > 股市聚焦 > 正文

上海A股上市公司达400家 “硬科技”潮涌浦江

股票行情  www.caiguu.com  发布时间:2022-08-03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陈天杰
摘要:400家!随着晋拓股份和益方生物近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00家。这是资本市场上的上海板块又一个里程牌。 2019年22家,2020年41家,2021年48家最近三年,乘着科创板的东风,上海新增A股上市公司逐年递增。 回首32年来上海企业走过的A...

  400家!随着晋拓股份和益方生物近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00家。这是资本市场上的“上海板块”又一个里程牌。

  2019年22家,2020年41家,2021年48家……最近三年,乘着科创板的东风,上海新增A股上市公司逐年递增。

  回首32年来上海企业走过的A股印迹,破百家用了约10年,第二个和第三个100家均用时约5年,而第四个100家的诞生,仅用时2年。

  不同于老牌上海本地股身上的历史感,近年涌现的上海A股上市企业,“硬科技”底色渐浓。科创板开市以来,上海新增的121家A股上市公司中,科创板企业达66家,占比超过50%。

  互联网时代错失BAT的上海,当之无愧地收获了这波“硬科技”红利。

  步子快了,体格也壮了。以2022年7月底收盘价计算,上海400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28万亿元,约为上海2021年GDP的1.69倍。其中,总市值千亿元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达14家;总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144家。

  无论上市企业数量还是总市值,在全国城市中,上海均名列前茅。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二,总市值位居第三。

  从7到400

  32年见证资本市场发展

  7月25日,铝合金压铸行业的晋拓股份和创新药领域的益方生物双双登陆A股,1家沪市主板1家科创板,将上海A股上市公司送上了400家关口。

  此时距离上海A股上市公司达到300家,刚刚过去了2年。

  回首上海4个100家A股上市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表,从1990年的12月19日算起,上海板块公司破百用了约10年,从100家到200家用时约5年,从200家到300家用时也约5年,而从300家到400家,只用了2年时间。

  从7家到400家,上海A股上市公司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32年来的发展历程。

  镜头拉回到1990年12月19日,随着上海浦江饭店孔雀厅的一声锣响,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营业,当天上市的8家上市公司(俗称“老八股”)中,除浙江凤凰外,其他7家均是上海企业。

  上海企业由此开启了拥抱A股市场的新征程!

  瞿建国曾是“老八股”之一申华电工的创始人,见证了上海A股上市公司诞生的过程以及上市赋予企业发展的魔力。当时,申华电工是“老八股”中唯一的一家乡镇企业,他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业务爆发式增长的一个契机,“企业上市后,知名度提高了,信誉度提升了,市场更广阔了,如同一条船到了大海里,企业有能力有动力做大做强。”

  历经资本市场30多年的沉浮,瞿建国创办的申华电工也已非上海上市公司。但更多的上海企业冒了出来,并登陆资本市场,且舒枝展叶。

  对于申华电工未能发展壮大,瞿建国一直深感遗憾。2001年,他再次出发,创立开能环保。作为第一批在股市中吃螃蟹的人,瞿建国深知上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开能环保创立之初,他即向员工承诺:“10年后上市。”2011年11月2日,开能环保(现简称“开能健康”)正式登陆创业板。

  32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上海企业登上A股舞台,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更是呈现加速度状态。2011年底,上海A股上市公司不足200家,仅有175家,以2022年7月底的400家计算,十年多来,新增了225家,超过此前21年的总和。

  截至2022年7月底,上海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28万亿元。其中,总市值千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4家,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三,交通银行市值位居榜首,东方财富、金龙鱼、上汽集团、中芯国际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均在千亿元以上;总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为144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位。

  从总市值超千亿的上海A股上市公司所处产业来看,既有银行、港口和钢铁等传统行业,也包括多元金融、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新兴板块。

  上海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培育、支持、鼓励着各行各业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科创板66家企业

  “含科量”第一

  创业老将瞿建国十余年后又一次创业,这次进入的是健康医疗产业。2014年,原能细胞集团成立,瞿建国提出,至少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生命科技公司。瞿建国告诉记者,创业之初同样考虑上市,上市是创业成功的标志之一,8年来,原能细胞集团已孵化几个项目,其中原能生物上市的目标是科创板,“我们是上海企业,原能生物也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因此目标是在科创板上市。”

  近年来,科创板已成为上海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首选。“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这两年大幅增长,得益于科创板的推出,新增上市公司中,‘含科量’很高。”荣正咨询创始人、董事长郑培敏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自科创板开市以来,上海A股上市公司新增121家,其中科创板66家,占比超过50%,其间,主板新增26家,创业板新增25家,北交所新增4家。

  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66家的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首位,同时,以科创板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重看,上海已达16%,在全国城市中同样位居榜首。

  “这是因为上海有张江,硅谷回来创业的半导体企业,肯定首选张江。”郑培敏说。

  在为原能细胞选址时,瞿建国来到上海张江张衡路上的一栋空楼,登楼一看,马路对面几栋楼虽然破破烂烂,但位置不错,周边全是生物科技企业,于是他说就要对面的几栋楼,这即是当今气派的原能细胞产业园。

  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2001年归国创业时,扎根的同样是上海张江,专注于芯片设计标准单元库的研发,最终成就了中国半导体IP第一股——芯原股份。

  开园刚满30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目前已诞生了56家A股上市企业,其中仅科创板就达35家,占比逾六成。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半导体清洗设备龙头盛美上海、跻身国内体外诊断市场第一梯队的之江生物、科创板CRO第一股美迪西等高科技企业,都曾在张江这片创新沃土上孵化“长大”,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如果没有科创板,上海A股上市公司要少很多,因为这些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公司,在核准制下,80%可能都上不了,即便上市,周期也会很漫长。”郑培敏向记者表示,科创板打通了科创企业上市“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更好融合。

  戴伟民近日表示,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解决了集成电路企业创新起步难的问题,为芯原这样的半导体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公司业务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科创板上市后,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拓宽了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能力。”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表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有2300多个反应台服务亚洲与欧洲50余家芯片制造公司的70余条生产线。

  布局“硬科技”

  甘坐“冷板凳”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长期以来,上海经济结构被认为是以地方国资以及外资为主体,但实际上,上海还是“硬科技”产业的率先布局者。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改革开放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是“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之痛”。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政府1992年出资设立上海科创集团前身之一上海科技投资公司,这是全国第一批地方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开创了地方国资创投先河。

  上海科创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傅红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风险投资”一词还鲜为人知,在没有专业的背景、没有现成的人才、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上海科创集团就在一张白纸上开始了探索、拓荒之旅。

  投资“硬科技”企业往往需要长期坐“冷板凳”。30年“硬科技”投资的坚守,上海科创集团将中微公司、上海微电子、盛美上海、南模生物、泰坦科技、翱捷科技等一个个“硬科技”领域的“小马驹”陪跑成“千里马”。

  在上海“科创系”的投资版图中,至少有34家集成电路企业成功上市,其中,26家在科创板上市。还有40多家科创集团直接投资的集成电路企业步入了上市进程。

  这只是上海布局“硬科技”的一个缩影。数十年来,上海持续布局、默默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在一片“上海为什么产生不了BAT”的讨论中,一批优质“硬科技”企业悄然诞生、萌芽,并迅速成长,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丰富了上海经济版图。

  2021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超1.2万亿元,增长近15%。上海近期发布的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显示,属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企业共53家。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即见证了中国大陆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第一条完全由国资控股的12英寸生产线、国内第一家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诞生。

  2010年,在移动互联网火热时,上海即组建集成电路股权基金,虽然被业内质疑“上海创投在干什么”,但上海依然借助基金的力量,深耕集成电路产业;2016年再次成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这是迄今为止上海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361亿元,已完成对一批重点项目的投资,投资额354.5亿元。

  一手抓产业布局,一手抓企业上市。2018年11月14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消息宣布9天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打造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即正式揭牌,推出了上市行政综合服务、股权投资对接、债权融资服务等十大功能,积极助力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2019年7月,上海启动了“浦江之光”行动,从加强对科创企业的发掘和培育、搭建市区两级拟上市企业储备库、编制企业政策扶持清单等方面,支持科创企业改制上市。

  随着科创板的开市,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为首的“硬科技”企业,由昔日的坐“冷板凳”一跃成为香饽饽。互联网时代错失BAT的上海,抓住了“硬科技”这波政策红利。

  能否持续

  立于资本市场“潮头”?

  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A股上海板块,未来能否保持先发优势,持续立于资本市场“潮头”?

  尽管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均位居全国城市前三,但瞿建国告诉记者,上海上市公司的步伐还是缓慢,这主要是上海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上海应进一步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着重培育本土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虽然民营经济对上海总体经济影响不大,但吸引来的大企业根基不稳,既然能引进来也会被引出去,而本土民营企业则会扎根于此。”瞿建国说。

  近年来,上海已积极行动起来。2021年8月,上海在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不断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充分发挥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把握科创板战略定位,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2021年9月,上海在发布的《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强化科创板的牵引作用,分层分类培育重点行业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瞿建国期待着,上海培育本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可以更积极些,“一些地方采用‘来了就给钱’的简单粗暴方式吸引企业,上海用这个方法是不行的,但上海又没有拿出一套更有效的方法,不能只提‘鼓励’和‘支持’,但没有具体的政策,企业需要什么政策,要听听实体经济的意见。”

  而在郑培敏看来,除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等“硬科技”企业瞄准科创板上市外,上海下一步还应着重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培育,比如登陆创业板和北交所等,以保持在资本市场上的先发优势。

  “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因为上市公司资源少,探索了不少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郑培敏建议,上海应放低姿态,借鉴学习其他地区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培育企业上市工作见到实效,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上海是全国率先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国家级、市级、区级梯度培育体系。截至去年末,上海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有300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262家。

  上海市经信委介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细分领域地位突出,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的专精特新企业有603家,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75家;行业布局优化,不断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专精特新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27%,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和装备制造占28%,新材料占10%,生物医药占6%;综合实力提升较快,涌现出一批标杆型企业,既有柏楚电子、之江生物、至纯科技等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也有澜起科技、韦尔股份、华峰超纤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眼下,上海正在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并积极布局新赛道,预计未来将涌现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6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上海宣布今后五年将推动“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规模倍增、“六大重点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创新突破、新兴产业积厚成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计划年内培育创新型企业1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

  假以时日,未来5年、10年,上海能否持续立于资本市场“潮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
更多
财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股网立场,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证实,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若该资讯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如果您对以上信息有任何疑问或因我们的工作疏忽,在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有异议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及时联络我们。财股网拥有本声明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突发罕见放量跳水,跌破3200点发生什么事?后市行情将如何?

下一篇:逾400家公司被公募调研 新能源、高端制造最受关注


更多"上海A股上市公司达400家 “硬科技”潮涌浦江"...的相关新闻

    >> 逾400家公司被公募调研 新能源、高端 >> 上海A股上市公司达400家 “硬科技”
    >> 突发罕见放量跳水,跌破3200点发生什 >> 百强房企拿地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央国
    >> 助力稳经济 政策性金融打出组合拳 >> 探底回升的原因来了,8月大盘能否重
    >> 先天下之忧而忧 立见高下 >> “狗绳第一股”来了!大品牌纷纷试水
    >> 一文读懂可转债交易细则六要点:20% >> 市场传来3大消息,全面注册制来袭,
  • 今日热点
  • 近期热点
  1. 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超额收益显著
  2. 3300点得而复失,释放了什么信号,明天大盘
  3. 最新一期股东户数 三家公司增逾一倍
  4. 45家公司推出超亿元持股计划 这些公司上半
  5. 三大指数震荡整理,紧张,今晚就要宣布加息
  6. 拟募资金额环比节节高 新三板定增持续升温
  7. 突发大涨,北向资金流入,三个信号落地,明
  8. 大规模卖家账户被冻结 6亿资金清零 怎么回
  9. 首批多家企业即将登陆瑞交所 A股上市公司发
  10. 1751家上市公司预告半年业绩 新能源汽车等
  1. 监管部门明确IPO审核计时 保荐人不得拖延回
  2. 又“跳水”了,原因是什么?释放了一个信号
  3. 证监会:并购重组不应作为撑业绩 保壳养壳
  4. A股公司加速境外发行GDR步伐 首批中国企业
  5. 中国市场吸引力凸显 外资布局热情高
  6. 市场传来4条重要消息,再度释放稳定信号,
  7. 杠杆资金大举加仓两类股 硅料龙头加仓最猛
  8. 揭秘高比例送转股 91只除权以来股价上涨
  9. 53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基金擒牛“小能手”都
  10. 神奇2点半,尾盘“V”型反转,原因是什么?

每日财股 财股网

每日财股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

更多>>焦点热图

  • 突发罕见放量跳水,跌破3200点发生什么事?后市行情将如何?
    突发罕见放量跳水,
  • 阿里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预计年底前完成
    阿里申请香港纽约双
  • 53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基金擒牛“小能手”都有谁
    53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 靠新冠催熟的培养基公司接连上市,面临各种压力,国产替代路途漫
    靠新冠催熟的培养基
  • 盘点2只军工业绩翻倍+低位优质龙头(附分析)
    盘点2只军工业绩翻
  • 基本面差不代表没投资价值 光伏板块的最佳介入时机
    基本面差不代表没投

关于财股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征稿启示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 Caigu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财经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 财股网_股票行情 版权所有 
财股网竭力提供准确而可靠资料,但并不保证资料绝对无误,若有错漏而令阁下蒙受损失,本网概不负责,股市有风险,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