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葱主产地调查:“葱击波”如何形成
近期,中国大葱价格忽然暴涨,“10块钱买两根大葱”的消息不胫而走。而最新消息显示,一些主产地毛葱的田头价一周内跌幅达25%。据权威部门预测,随着北方地区进入新葱育苗期,预计今年6月前后,大葱价格将逐步回落。
时而卖难、时而买贵,中国蔬菜价格为何一再大幅波动?近日,记者赶赴南方大葱主产地福建省漳浦县,针对葱价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葱价大起大落,凸显小农风险
“今年的价格太离谱了,一天一个价,甚至上午下午不同价。”漳浦县赤湖镇农技员陈荣和说。
作为农技员的陈荣和,面对葱价波动感到无可奈何。2011年,他包了25亩地种大葱,但葱价大跌无人采购,最后血本无归。今年,他把地还给了农户。
福建漳浦是中国春季大葱主产区,每年1至4月份,在山东大葱下市后,福建大葱成为市场供应的重要来源。据漳浦县农业局介绍,全县常年大葱种植面积4万余亩,产量14万吨左右,大部分销往北方市场和出口。
在一般年份,本县包葱地的行情是每亩三四千元,而目前包地价涨到了每亩两万元。经销商陈文贵说,一斤毛葱地头价卖到0.3元就保本,现在卖到1.6元,最高价竟卖到了两元。最新的价格又回落到1.2元,一周内下跌了25%左右。
在漳浦,分散种植的农户太多,行情好一哄而上,行情不好来年种植面积大减。2009年到2011年,葱价持续低迷,这里甚至出现过大葱烂在地里无人采收的惨状。受此影响,今年大葱种植面积出现下降。漳州德立信农业有限公司今年少种了1000亩,赤湖镇大概少种了5000亩。有经销商估计,漳浦县今年大葱供应量比去年少三成左右,由于今年葱价暴涨,估计农户明年又要扩大种植面积。
赤湖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郑建华说,全镇葱地规模上100亩的种植户仅10来家,其他都是种植散户。
旧镇镇上蔡村的葱农郑阿华,去年6亩大葱一斤没有卖出,今年早早将葱地以每亩4000元价格包了出去,如今懊悔不已。
化解产销矛盾,要靠现代农业
面对如此的价格波动,农民感到无能为力。赤湖镇副镇长郑建华也表示,乡镇干部也感到很难办,引导农户种多、种少都是问题,种多了卖不出去、种少了不够卖。
德立信公司负责人杨西土说,由于散户太多,行情好时盲目追涨,行情不好竞相抛售,以至于葱价大起大落。作为漳浦最大的大葱生产加工企业,德立信公司今年也很难采购到大葱,出口量因此下降了一半。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说,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个老大难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以至于供求失衡。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提高农产品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走现代农业的道路。
郑建华表示,农户的土地要集中起来,经营大户才会去了解市场信息,而不是跟风走。
经销商蔡贵平说,如果与大超市、商场建立供销关系,按订单来生产,产销失衡状况会得到缓解。
东城村的村民陈良有,以前也是种大葱的散户,现在到一家大葱种植基地从事田间管理,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绩效工资,一年下来有4万元左右的工资收入。他说,今年有的散户大赚了一把,但过去几年都在亏,算下来也不比他在种植基地挣得多。陈良有告诉记者,散户只能靠天吃饭,哪有能力去闯市场?
杨西土说,他的公司目前在赤湖和下蔡拥有两个自营农场,基地种植面积3000亩,形成了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比起散户应该更有能力组织产销对接。如果像他这样的企业多一些,“一盘散沙、一哄而上”状况会有改观。
政府有形之手,加强市场调控
丁长发认为,当前中国农产品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任由市场调节,当供不应求时,价格自然暴涨。这也是一种风险补偿机制,不然就没有人去种葱、贩葱了。稳定农产品价格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应当担负起责任,利用“有形之手”,加强市场调控,维护市场平稳。
专家指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菜篮子”平稳均衡供应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规模经营提供保障。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福建省从2011年开始试行蔬菜保险,由各级财政承担保费大头,规定一旦发生风灾、水灾等造成保险标的损毁,蔬菜损失由保险公司进行定损赔偿。
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薛凤仁分析认为,在中国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领域,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菜农种植决策盲目,生产调整滞后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强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为农民种什么、种多少提供信息服务。
专家认为,针对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政府“有形之手”要从生产到流通环节加强监管和调控,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把产地的优势变成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消除市场误解和恐慌。(完)
更多"南方大葱主产地调查:“葱击波”如何形成"...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