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受新涨价因素较多及翘尾因素等影响,6月CPI同比涨幅超过6%几无悬念,央行未来一段时间内加息的可能性增加。中国证券报认为,当前引发通胀的货币条件并未出现逆转,央行将会加息以对。
今年初,央行提出,要控制引起通胀的货币条件。在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持续较严的信贷管控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速持续回落。6月M2增速降至15.1%,M1增速降至12.7%。当月新增贷款5516亿元,较上月少增1880亿元,同比少增878亿元。
在准备金率大幅提高及存贷比监管日趋严厉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相当紧张。日前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全线上涨,14天回购利率更是创出2007年10月以来新高,央行22日也宣布暂停央票发行,资金面紧张状况可见一斑。
几个常规指标的变化,显示货币条件已出现逆转了吗?并非如此。由于市场资金的脱媒化愈演愈烈,目前的M1、M2统计指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监控流动性的意义。居民及企业存款与同业存款之间的频繁流动不仅造成存款月度数据波动剧烈,而且导致M2增速虽低于目标但表外资金持续充裕的现象。这些表象的出现,是资金寻求改变负利率途径的必然结果。
当前,国内的贷款需求仍然旺盛。尽管6月贷款增长出现明显回落,但不能得出信贷需求有所下降的结论。自5月初以来,票据贴现利率持续抬升,目前已创出4、5月份以来新高。信贷价格抬升,表明市场需求仍占上风。在信贷资金供给受限的情况下,银行转向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中介”服务。在实体经济中,还存在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
实体经济负利率长期存在,使得银行体系外融资加速,也使数量型工具难以有效发挥威力。我国控制通胀的关键在于改变资金流向,使资金能自主地向银行回归。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在抑制银行放贷能力方面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银行体系外资金却无能为力。
专家指出,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抑制实体经济的旺盛需求,同时银行体系要能吸引资金回流银行,而不是逼着大量资金从体系内出走。这一困境亟须通过加息切实扭转负利率状况来改变。
从近年来货币政策操作看,引发加息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动型物价上涨。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市场变化无疑是总需求中最重要和最易变动的因素。
有报告分析认为,房价上涨通过四个渠道推动CPI上涨:一是直接推高CPI(推高CPI居住价格中的租房和自有住房价格,两者在CPI中的权重合计超过6%);二是通过财富效应推高其他消费品需求;三是建筑支出扩张增加劳动力需求,提高劳动力成本;四是通过推高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等价格,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果出现此种模式的物价上涨,一般需要利率政策的配合进行货币政策调控。
当前,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但结构转型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尚无明显改变。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愈发明显。虽然加息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但此刻若不加息,不但可能为未来的物价上涨积蓄动能,也可能增加经济结构转型任务的难度。实现经济软着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许需要忍受加息带来的阵痛。
上一篇:肉价飙涨6月CPI预计破6% 发改委称要创新高
下一篇:新农保实施两度提速 温家宝要求少上项目保证支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